金融大數據分析 巨量資料科學 交易策略建構 量化交易系統 動態槓桿控管
高股息到底好不好?高股息股票分析實務
在存股的時候,大家優先會傾向取得穩定股息的股票或是高股息的ETF投資商品,因為領股息對於投資人而言,是一個被動產生的現金流,對於喜歡股息的投資人而言,會是一個產生獲利的資產,這也是大家存股的理由。
我認為高股息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沒有正不正確,很多時候投資就是一個舒適感,甚至很多人投資,是信仰的問題,因為對未來沒有絕對對的選擇或錯的選擇。
不過如果我們理性看待投資這件事情,其實就只有「效率問題」,投資的效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報酬率」,報酬又分為資本利得、股利收入,所以我們先看一下各種金融商品報酬率走勢。
像這幾年非常火紅高股息ETF 0056,報酬率是長這樣
以及大眾最喜歡存的金融股,以開發金為例好了,其實報酬率曲線都沒有想像中的好。
不過每檔金融商品的起始時間都不同也很難去比較,這時候我們就來統一對齊,這邊的對齊就是拿最少資料的那個商品為主。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在去年的金融股大漲加上今天的台股股市大跌,其實如果從2008持有至今,這兩個商品總報酬率是差不多的,不過整體以風險(標準差)來看,0056還是比較穩定的金融商品,這樣看起來都算不上非常差勁的投資選擇。
然而我們再看看,如果投資台灣前50大企業(0050 ETF)呢?
從上圖來看,雖然今年股市整體很慘,不過整體報酬率還是贏過這兩個高股息的選擇。
這張圖就代表,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思維,將股息收入的思維轉換為整體報酬,或許可以做出更好的投資選擇,不過投資非高股息的商品,就必須得自行將獲利轉換為帳戶的現金,多了一道手續,也多了不舒適的原因,如果要解決不適感,就要有方法去做投資再平衡。
除了高股息、高市值商品以外,這一篇文章延伸探討:
- 除了報酬率我們還可以如何評估不同金融商品的好壞呢?
- 單一投入股市不是好選擇,今年是個好例子,資產配置必須要懂!
- 投資非股息商品怎樣可以有效的做獲利再投入呢?再平衡觀念
衍生這幾個觀念,會陸續在後面幾周分享給大家,對於量化投資基本概念以及Python實作想要有更多了解的讀者,可以參考看看這一堂課:用Python打造最佳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