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台股的策略分析框架

如果我們想要針對台股進行資料分析、甚至是模擬歷史的情境去進行策略型投資..

這篇文章要來介紹台股的策略分析框架,常見的台股分析框架都是選股的方式來分析。而本文張裡面所介紹的,則是透過單一金融商品來進行策略分析,接下來,本文章就來介紹一下,如果我們想要針對台股進行資料分析、甚至是模擬歷史的情境去進行策略型投資,該怎麼制定這個分析框架。

策略式投資的目的(主動投資)

首先分成幾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知道自己準備要做的事情,投資大致上分為兩類:

  1. 主動投資:依照特定情況去進行買入賣出的決定
  2. 被動投資:買進持有,享受大盤報酬率

通常採用主動投資,目的就是打敗大盤,創造超額報酬,不然瞎忙這麼久,不如好好買進台指期貨定期轉倉,或是直接買0050這種市值型的ETF。

常見股票分析框架選擇

股票可以怎麼分析,常見兩種選項:

  1. 單一股票進出策略:針對特定標的,依照特定情況買進賣出
  2. 選股策略:依照特定選股方式,針對整個市場進行篩選,選出特定標的進行買進

進出策略分析框架

簡單來說,回測架構就是透過歷史資料當作基礎,並且進行資料合併、交易指標的運算,最後進行交易判斷,決定是否進場、出場,並且獲得進出場點的紀錄,最後進行歷史績效的評估。

以上四個部分,又可以劃分成這五個步驟:

  1. 取得歷史回溯資料集
  2. 計算輔助交易決策的指標
  3. 交易邏輯設計
  4. 歷史交易明細回傳
  5. 績效計算工具

舉個例子而言,拿以前分享過的策略個案來介紹

這五步依序為:

  1. 取得歷史回溯資料集(2330資料以及月營收)
  2. 計算輔助交易決策的指標(計算營收月增率)
  3. 交易邏輯設計(月增率>0 or 月增<0)
  4. 歷史交易明細回傳(列出每個月的進出場價位)
  5. 績效計算工具(計算機效指標、繪製權益曲線圖)

容易掉入的量化分析陷阱(過度最佳化)

這樣的分析框架,很容易找到針對單一個股非常有效率的交易策略,很多時候我們制訂的交易策略可能會過度的針對貼近歷史的走勢去擬定計畫,然後得到一個非常漂亮的績效圖,或是一個交易策略只有很少的交易次數,依賴少數的大額獲利等,當中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常見的:

  1. 過多參數
  2. 過多進出場邏輯

所以我們在回測的時候,其實要預防這樣的問題,有幾種解決方法,也會陸續的分享一些提到的方案:

  1. 多股票回測(挑有相同因子的群組,例如同產業、雷同市值等)
  2. 簡潔的交易邏輯

本周就先講到這邊,接下來也會陸續分享Python 台股ETF主動策略的相關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這本書連結,也有專屬的線上課程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